如何成為超人氣的行銷高手 | CRM關鍵32堂課:Accenture管理顧問大師開講教你做好客戶關係管理 | 完全通路行銷 | |||
絕對成交! Part 2銷售大師獨家披露完全說服秘訣 | 衝出人生好業績:做自己的行銷顧問 | 左腦攻打右腦-品牌行銷的理想、側想與狂想 | |||
抓住你的關鍵顧客:評估顧客價值、強化企業獲利的8大準則 | 顧客教你的10件事-充分滿足顧客需求 提昇品牌忠誠度 | 顧客滿意經營的六大觀點 |
2016年09月02日 13:31
記者許逸群/台北報導
藝人王仁甫、季芹夫妻日前上李四端主持的公視《愛的萬物論》,季芹透露,先前罹患椎動脈破裂,一度情緒低落,但王仁甫總能給予正面能量。季芹說:「他曾經講過,如果我真的走了,他要把骨灰種在一棵樹上,那棵樹要種在他房裡。」最後兩人3分鐘互相凝視時,王仁甫甚至激動飆淚,兩人的情感交流毫不保留。
▲王仁甫對季芹深情告白。(圖/翻攝YouTube)
從偶像明星被經紀人阻擋的戀情,到外人不看好的婚姻,王仁甫夫妻攜手組成美滿家庭,打造宜蘭民宿。相處14年,季芹笑說,仍舊抓不準老公發飆的引爆點,她回想起初談戀愛的6個月,覺得對方是百分之兩百的完美男人,超有耐性,浪漫、溫柔又超體貼,但第7個月就發現其實他是個急性子。不過婚後王仁甫收斂火爆脾氣,季芹認為是「孩子的力量」。
▲王仁甫、季芹夫妻情感流露。(圖/公視提供)
走過情感拉扯及民宿經營壓力,王仁甫不安定因子再度燃起,引發季芹恐慌。季芹透露自己累了,加上近幾年身體不好,想要尋求安定,但他卻跟季芹說:「我覺得我太幸福了,我現在不知道我該怎麼辦?我下一個目標是什麼?」季芹哽咽地說:「面對他對未來不知所措,我心裡的恐懼感油然而生!」他解釋:「當我無助想跟她分享時,可是她的想法跟我不一樣的,她會難過的。我會覺得是我做錯事呢?還是是我的表達方式有錯?」
▲王仁甫相當寵愛季芹。(圖/翻攝自王仁甫臉書)
日前季芹椎動脈破裂,有一個血栓就比較靠近腦,產生右手突然癱軟的情況,嚴重甚至有可能影響語言表達能力。王仁甫不諱言自己內心恐懼,尤其看了許多醫生都找不出病因。「有一天她跟我講說,最多可能只能再陪我20年、30年,對一個老公聽起其實是難過的,可是我當下不能有情緒,但並不代表我們不關心,我怕情緒會影響到她。」王仁甫說:「男生在很多時候,其實在做情緒上的處理跟吸收,可是並不代表我們不在乎妳,那把它講出來就噁心了!」
季芹證實因身體出狀況,坦言已經1年沒有參加過小孩的親子日,終於有時間可以專心陪伴小孩。她還透露,身體變差後,小孩對她很沒安全感,對於她的一舉一動都很緊張。不過她笑說,小孩曾告訴她:「為什麼爸爸很輕鬆,媽媽那麼累,該換爸爸出去了。」童言童語讓她備感安慰。
市場競爭與商品關係:唯物辯證經濟學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af000091430/products/0010447704
商品訊息功能:
商品訊息描述:
經濟學原理傳統理論,都是經濟學者站在世俗人的立場,以世俗人的眼界,見識世俗人的心意,建構世俗人的意想空間。
所有的傳統理論作者都把經濟學原理中的主人物「置入」為消費者:把任何一個市場中販賣商品之商人幻變成完全不見蹤影、完全無法觀察之「隱形人」、「邊緣人」。
完全不體察市場中之商業行為,尤其商場中同行競爭的熱戰、冷戰氛圍氣息。
商場不像戰場;倒像嘉年華會、園遊會。
所有的傳統理論教授、老師,都把15至20幾歲未涉商場險境之學子,「置入」經濟學嘉年華、園遊會中。
從一開始入園到學校畢業出園,一直設身為消費者、遊園者,而不是進入華會、園遊會經營者幕後層面。
經濟系畢業生以及所有受過經濟學原理教育的人,滿腦子都是消費者如何如何;卻從來說不出半句生意人如何。
有鑑於此,本書立意自我洗腦、洗心革面,率先走出傳統窠臼,走入商人世界,細心、虛心觀察市場現象,見識市場真實情境。
不是在象牙塔尖想像、揣摩、猜測、以為,認為事實「應該」如何、「最好」怎麼樣。
不再任意假設;「如果」「其他條件不變」,「if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」。
不再在課堂上「為了方便解析」,將事情簡化。
而是以「唯物意識」「唯讀辨識」電子眼,考察市場真相,釐清同行心結、情結、仇結,亦即商品之競爭、「剔汰」、取代關係。
只要繼續將經濟學原理「為了解析方便」而簡化學習,經濟學就不簡單。
只要不再將經濟學原理為了解析方便而簡化學習,經濟學就很簡單。
本書背負使命任務;眾生以後不再怨歎「經濟學不簡單」!!
經濟學原理最實用、最珍貴而又完全免費的教材,就在無孔不入的商業廣告;廠商最積極進取的競爭手段、廣告宣傳。
?
「國父思想」不允許創意、修改;只可發揚光大、宣揚放大。
制式版本歷經十年、二十年鎏金,竟流洗出銅青。
國父思想本身絕無問題;問題出在他身後被外加的政治操作。
追隨蔣介石來台的國民黨徒當然遠不如國父有智慧又有學問。
孫文從未曾批評過馬克思,更不曾「駁斥」過其思想理論。
頂多不過在比較民生主義與馬克思社會主義,以及「歷史規律」時,說:「馬克思只能算是個社會病理學家,不能算社會生理學家」。
世界上也沒有任何學者大膽狂妄到批駁馬克思主張。
一小撮三民主義學者專家就能夠駁倒、禁絕馬克思理論,馬克思還能夠名列人類史上十大思想家嗎?
在某些不公開場所裡瞄到一些管制類書刊之封面,印象最震撼者為鄭學稼著「毛澤東批判」。
什麼是「批判」?
批判是正面的?
還是負面的?
「毛澤東批判」為何要存放管制?
是不是禁書?
批判若是歌頌讚揚,這本書根本不可能被我等瞄到,鄭學稼也應該早被如郭沫若般扣上文丑之惡名。
批判若是口誅筆伐,這本書早該被捧至案上,分發至學校、柳營,指定閱讀,寫心得報告。
鄭學稼不是該翹腿高坐文工會主任之交椅,安享黨國俎豆馨香嗎?
既然兩臆皆否,「批判」也者,顯然另有意涵。
國父思想課程內容,從頭到尾都在宣揚國父多偉大,蔣公多英明;而敵人都是錯的、不好的;錯的、不好的都是別人、敵人。
于至今不解:何以從不曾讚揚別人?即使只是肯定別人?
何以己方從來沒過錯?從來不必檢討?
終於了悟:批只是指責別人;一昧攻擊、再攻擊;評則是議論別人、挑別人錯誤。
總之批評就是攻擊、打擊別人,迴護自己。
批判則為客觀務實,就事論事,實事求是。
對或錯、功或過,都要平實並陳。
有一說一,是二不說一三。
任何人不可能全都錯,一無是處,尤其是重要領導者∕首腦。
自己不是天縱英明,怎可能全然無過,從不犯錯?!
站在一己主觀之立場,旨在譴責別人、攻擊別人,不由分說維護自己,遮蔽過錯,就是批評。
站在中間客觀立場,意在認知特定個人;先摒除「自我」一切意念,去除預設立場;集中意識,正確認知其人其事、真人真事。
無論結果結論對該人是肯定抑否定、褒多於貶或貶多於褒;對自己有利或不利;務必諸事並陳、是非並列。切忌選擇性定論,甚至恣意扭曲羅織,「順我者揚,逆我者貶」。
是此,方為批判也。
如今屢忖,應是透知歷史事實、引據正確無誤,無懈可擊,順理成章,方使對手識趣自行走避,以免攖其鋒耶?
于固有自知之明:凡出口授課,論述講解,定必先說服自己。
連自己都不以為然,或仍有些微疑惑,絕對不冒失出口,尤其絕不強詞奪理。
關於王陽明先師「格物致知」一義,一朝得聽精闢詮釋闡述,受惠得益,終生受用不盡。
雖然國父思想教學生涯中,所得以接觸唯物論、辯証法者,盡是負面、誣詆、否定之詞;但在夜深人靜、獨自沉思時,卻讓它倆與「格物致知」亂世隔空交織出電光石火:它們是相通的、是互惠的。
王陽明先師的「格物致知」,就是「唯物論」融會貫通「辯証法」;。
「格物」就是「唯物」。
「致知」就是「辯証法」。
「唯物論」,「辯証法」,各有所長、各有所強。
經馬克思牽引融通,則互匯而成新萬仁製藥之絕妙好詞
「雙層藥片、相乘效果」。
「唯物論」加「辯証法」後,長成「辯証唯物論」或「唯物辯証法」。
穩健犀利,所向披靡。
無怪乎貧弱政權拚命動員戒嚴惡勢力外加國家公權力,非全面圍堵其辯証「法力」不可。
否則,其政權正當性即斷然不存。
商品訊息簡述:
作者: 湯季康
新功能介紹- 出版社:時英
新功能介紹 - 出版日期:2009/09/01
- 語言:繁體中文
市場競爭與商品關係:唯物辯證經濟學
商品網址
: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af000091430/products/0010447704
留言列表